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
食管具有两个重要功能:一是通过蠕动将食物送至胃内;二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。
食管是连接咽喉和胃的管道,食管与胃的交界处存在一个名为“食管下括约肌”的结构,其作用就像一圈可以收紧的橡皮筋,防止胃内的食物和胃酸等消化液反流入食管。除此之外,食管黏膜具有一定的抗胃酸消化液腐蚀的能力,对食管起保护作用。
胃食管反流病,就是在食管蠕动减弱、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情况下,出现胃和十二指肠内消化液等反流入食管,引起胃灼热等相关症状,甚至损伤食管黏膜。
哪些原因会引起胃食管反流病
各种原因造成的胃食管运动障碍,都有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病,其直接损害因素是胃酸等反流物。
食管下括约肌结构与功能异常 包括食管裂孔疝、肥胖、妊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压力增加;某些食物(如高脂肪、高热量的巧克力)和药物(如钙通道阻滞剂、地西泮)等可对食管括约肌功能造成影响。
食管的廓清功能降低 正常情况下,食管依靠吞咽性蠕动、唾液中和、食物的重力作用来清除反流物,如果食管蠕动功能减慢、唾液分泌异常,则会降低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作用。
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长期吸烟、饮酒、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等各种情况会造成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,不能抵御胃酸等反流物的损害。
胃食管反流病会引起哪些不适
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最常见和典型的表现是反酸、胃灼热,常在进食后1小时出现,在弯腰、卧位、腹内压增加(如妊娠、肥胖、腹水、呕吐、负重劳动等)时症状会加重。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,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咽喉炎、慢性咳嗽、哮喘等食管外症状。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、食管狭窄、巴雷特食管(即食管下段黏膜出现变性)等并发症。值得注意的是,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,出现巴雷特食管的患者需接受密切随访,定期检查,以防癌变。
胃食管反流病的处理办法有哪些
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目标是治愈食管炎、缓解症状、改善生活质量、防止并发症的出现。
首先,要改变生活方式,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,如避免高脂等不健康饮食,饭后不直接躺下,睡前2~3小时避免进食等。
其次,药物治疗是非常关键且有效的。质子泵抑制剂目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,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推荐药物,如奥美拉唑、泮托拉唑、雷贝拉唑等。据调查,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。然而,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多数患者在服药后症状虽然能够减轻,但停药后会复发,所以通常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一段时间。
病情较为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,需要长期大量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;若出现食管狭窄、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,并因反流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,可能还要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干预。
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
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避免吸烟、饮酒等;肥胖患者需要控制体重,便秘患者需要保持大便通畅;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,以及避免摄入浓茶、浓咖啡、巧克力等;进餐后不宜立即躺下;不宜做倒立、弯腰等动作;睡前2~3小时不宜进食,睡前可将床头抬高15~20cm;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,应严格遵医嘱执行,并定期接受随访、胃镜等检查,明确食管及胃内情况。
声明:本材料来自人卫健康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