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州城市
微信小程序

百度小程序

微信公众平台

洛阳新里程医院汝州肠胃镜|汝州看胃病|汝州无痛肠胃镜检查|汝州胃镜肠镜|汝州消化科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0379-66689995
健康资讯

肠易激综合征(IBS) - 功能紊乱的肠道

作者:创始人 日期:2025-07-06 人气:85

肠易激综合征(IBS)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,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,并伴随排便习惯(频率或性状)的改变。其核心特点是肠道功能紊乱,但肠道结构没有器质性病变(如炎症、溃疡、肿瘤)。它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,虽不危及生命,但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
核心特征:

反复腹痛: 通常与排便相关(排便后腹痛常缓解或减轻),疼痛部位和性质不定(绞痛、胀痛等)。

排便习惯改变: 根据主要症状可分为:

IBS-便秘型 (IBS-C): 排便费力、排便次数减少(<3次/周)、粪便干硬/块状。

IBS-腹泻型 (IBS-D): 排便急迫感、排便次数增多(>3次/日)、粪便稀溏/水样。

IBS-混合型 (IBS-M):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。

IBS-不定型: 不符合以上分型。

其他相关症状: 腹胀、腹部咕噜声(肠鸣音亢进)、排气增多、排便不尽感、粘液便(便中可见透明粘液)等。

可能的诱因与机制(尚未完全明确):

IBS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:


脑-肠轴功能紊乱: 这是核心机制。肠道与大脑之间通过神经、内分泌、免疫途径紧密联系(脑-肠轴)。IBS患者可能存在内脏高敏感性(对肠道内正常刺激感觉过度疼痛)、肠道动力异常(过快或过慢)、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感觉信号的处理异常。


肠道动力异常: 部分患者肠道收缩节律紊乱、收缩幅度异常(过强或过弱)。


内脏高敏感性: 肠道对扩张、收缩等刺激的痛阈降低,对正常人不会引起不适的刺激(如肠道气体、粪便)感到疼痛。


肠道微生态失衡: 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,影响肠道功能、炎症水平和神经信号传导。


肠道感染后(PI-IBS): 部分患者在经历急性胃肠炎(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)后,肠道炎症虽消退,但遗留IBS症状。


精神心理因素: 焦虑、抑郁、应激事件等可通过脑-肠轴影响肠道感觉和运动功能,是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。


食物因素: 某些食物(如高FODMAPs食物、油腻食物、生冷辛辣刺激物)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。

遗传易感性: 家族聚集现象提示可能存在遗传背景。


诊断:

IB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,并排除器质性疾病(如炎症性肠病、结直肠癌、乳糜泻、甲状腺疾病等)。常用罗马IV诊断标准(需满足以下条件):


反复腹痛,近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天,并符合以下至少2项:

与排便相关。

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。


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(外观)改变。

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。

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3个月。

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必要的检查(如血常规、粪便常规+潜血、粪便钙卫蛋白、甲状腺功能、乳糜泻血清学检测,甚至结肠镜)以排除其他疾病。


治疗与管理(个体化):

由于病因复杂,目前尚无根治方法,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、改善生活质量。需要综合管理:

建立良好医患沟通与信任: 理解疾病本质(功能性、非恶性)对减轻焦虑很重要。


生活方式与饮食调整(基石):

低FODMAPs饮食(在营养师指导下短期尝试): FODMAPs(可发酵的寡糖、二糖、单糖和多元醇)是一类在小肠难以吸收、易被肠道细菌发酵产气的短链碳水化合物。限制高FODMAPs食物(如某些水果、蔬菜、豆类、乳制品、小麦制品)可能显著改善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症状。需注意营养均衡和长期依从性。


规律饮食: 定时定量,避免过饥过饱。

记录饮食日记: 识别并避免个人敏感食物。

充足饮水(尤其便秘型)。


规律运动: 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和缓解压力。


药物治疗(对症):

解痉药: 匹维溴铵、奥替溴铵、曲美布汀等,用于缓解腹痛、腹胀。

止泻药: 洛哌丁胺(腹泻型急性发作时)、吸附剂(蒙脱石散)。

导泻药: 聚乙二醇、乳果糖(便秘型),避免刺激性泻药。

益生菌: 某些特定菌株可能对部分患者(特别是腹泻型、腹胀)有效,效果因人而异。


调节精神心理药物: 对于焦虑抑郁明显或常规治疗无效者,小剂量抗抑郁药(如三环类、SSRIs)可能有助调节内脏感觉和改善情绪。


新型药物: 如利那洛肽(便秘型)、艾沙度林(腹泻型)等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心理行为疗法: 认知行为疗法(CBT)、催眠疗法、放松训练、生物反馈等,对改善脑-肠互动、缓解症状(尤其伴随明显心理困扰者)有效。

IBS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。患者应了解疾病性质,与医生合作,积极调整生活方式,学习自我管理技巧,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症状,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。
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
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