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*24小时服务热线:
0379-66689995
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统称“消化性溃疡”,是胃酸和胃蛋白酶“消化”了胃或十二指肠黏膜造成的破损,就像墙壁被腐蚀出了小坑。
关键区别在“痛”的时机和位置:
1、胃溃疡:
位置: 疼痛通常在剑突下(心窝处)或左上腹。
时间: 餐后痛多见!吃饭后30分钟到1小时开始疼,持续1-2小时。因为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并摩擦溃疡面。
可能伴随: 腹胀、早饱感、恶心,有时呕吐后疼痛缓解。
2、十二指肠溃疡:
位置: 疼痛多在中上腹或偏右(靠近肚脐右上方)。
时间: 饥饿痛/夜间痛是典型特点!餐前(空腹时)、半夜或凌晨常被疼醒。吃点东西(饼干、牛奶)或服抗酸药能很快缓解。因为空腹时胃酸直接刺激十二指肠溃疡面。
可能伴随: 反酸、烧心感。
共同原因:
幽门螺杆菌感染: 最主要元凶!
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 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,损伤黏膜。
胃酸过多。
吸烟、酗酒、压力大是诱因。
重要警示: 无论哪种溃疡,出现呕血(鲜红或咖啡渣样)、黑便(柏油样)、剧烈腹痛、突然消瘦,都提示可能有出血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,必须立即就医!
治疗核心:
根除幽门螺杆菌(如果阳性): 标准四联疗法。
抑酸治疗: 质子泵抑制剂(PPI)是主力军,疗程足够长(通常4-8周)。
停用损伤药物(如NSAIDs)或换用保护措施。
生活方式调整: 戒烟限酒、规律饮食、避免刺激性食物、减压。
餐后痛多考虑胃溃疡,饥饿痛/夜间痛警惕十二指肠溃疡。两者都与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,规范治疗(杀菌+抑酸)是关键,警惕危险信号及时就医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