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胃酸“越狱”:胃食管反流病 (GERD) —— 不只是烧心那么简单
核心问题: 胃内容物(胃酸、胆汁、食物)反流入食管,刺激甚至损伤食管黏膜。
典型症状:
烧心: 胸骨后烧灼感,常饭后、平躺、弯腰时加重。
反酸: 感觉酸水或食物涌到喉咙或口腔。
不典型/警报症状:
慢性咳嗽、咽喉异物感、声音嘶哑(反流性咽喉炎)。
胸痛(需与心绞痛鉴别)。
哮喘反复发作、龋齿增多。
吞咽疼痛、困难或体重下降(需警惕并发症!)。
危害升级:
食管炎: 黏膜糜烂、溃疡。
Barrett食管: 食管下段黏膜发生癌前病变(食管腺癌风险显著增加!)。
治疗与管理:
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石: 减重、避免过饱、睡前3小时不进食、抬高床头、戒烟酒、避免高脂/酸/辣/咖啡/巧克力/薄荷/浓茶等诱发食物。
药物主力军: 质子泵抑制剂 (PPI) 是首选,疗程需足量足疗程,按需或长期维持治疗需遵医嘱。
手术考虑: 药物控制不佳、不耐受药物、或有严重并发症(如Barrett食管)的年轻患者可评估抗反流手术(如胃底折叠术)。
定期内镜随访: 尤其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至关重要。
二、 幽门“刺客”:幽门螺杆菌 (Hp) —— 胃癌的“头号通缉犯”
核心问题: 唯一能在胃酸环境中存活的细菌,定植于胃黏膜,引起慢性炎症。
感染途径: 口-口传播(共用餐具、亲吻)、粪-口传播(污染水源/食物)。家庭内易聚集感染。
危害深远:
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。
消化性溃疡(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)的主要病因。
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! (1类致癌物)。
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(MALT淋巴瘤)、缺铁性贫血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相关。
症状隐匿: 多数感染者无症状!部分表现为上腹痛、腹胀、早饱、嗳气、口臭等消化不良症状。
根除治疗:“斩草除根”是关键
谁需要治疗? 几乎所有发现的Hp阳性者(除非有抗衡因素如高龄、严重合并症且评估风险低),尤其是有胃/十二指肠溃疡、胃癌家族史、计划长期服用NSAIDs(如阿司匹林、止痛药)、有胃部癌前病变(萎缩、肠化、异型增生)、MALT淋巴瘤患者等强烈推荐。
标准疗法: 含铋剂的四联疗法(PPI + 铋剂 + 两种抗生素)是目前国内外主流推荐方案,疗程10-14天。
挑战: 抗生素耐药率上升导致根除失败风险增加,需个体化选药。
确认根除: 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复查(呼气试验首选),确认是否根除成功。失败需调整方案再次治疗。
预防: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、提倡分餐制或使用公筷、避免口对口喂食幼儿。
总结: 烧心反酸别硬扛,警惕GERD伤食管;Hp感染虽无症状,胃癌风险暗中藏。规范诊治除隐患,健康“胃”来有保障!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